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新闻资讯

箱子锯齿密码锁忘了怎么打开

箱子锯齿密码锁忘了怎么打开

发布时间:2025-01-20 01:56:50

锁的历史见证 古锁是历史的见证,远古时代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锁来保护贵重物品。他们用兽皮包裹物品,并用绳索捆绑,最后用特殊的绳结封闭。这个绳结只能用叫做“骨锉”的工具才能打开,这可以看作是锁和钥匙的原始形式。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到了明清时代,锁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主要以铜锁和铁锁为主。20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通过这些古锁,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安全装置的演变 原始人类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并保护物品,会利用重石来挡住洞口,这是最早、最直接的安全装置。随着材料的发展和工具的进步,安全装置的种类和功能也逐渐增加和提升。有了绳索之后,先民为了保护贵重的财物,常常用精巧可靠的绳结来捆绑,并设计出名为“觿”的兽牙来解开绳结。广义上来说,“绳结”可以看作是古中国最早的锁具,而“觿”则可以看作是古中国最早的钥匙。 一些锁具的设计并没有闭锁的功能,而是利用凶恶动物形状的外观来吓阻小偷,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吓人锁具。 木锁应该是古中国早期最具体的锁具,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奴隶社会;但没有当代的真品留世,也没有正式的文献加以记载。原始的木锁结构简单,门上有一个孔,让竹竿类的横管式工具从门外进入,用以操作门内的木栓来开门或关门;这也是春秋时期称钥匙为管或籥的原因。 春秋时代,锁具的设计开始复杂化,有些并装有机关。至于锁具的普遍使用,据说是起因于战国时代鲁班的大力改进。 金属锁的大量使用始于东汉末年,材料以青铜为主,并出现了刻着麒麟、蝴蝶、虎、豹等生物造型的设计。唐代的制锁工艺非常发达,金属簧片结构锁的用途越来越普遍,大多为青铜制,有些为黄铜、铁、银或金制,其外形和雕花也越来越多样。这个时期的锁和钥匙,有些非常美丽,不仅富有艺术色彩,而且形态各异。再者,这个时期的锁和钥匙,也是财富和权威的象征。达官显要和富裕人家,会在锁体刻上美丽的图样,有些更具有图腾的象征;而大部分的清寒人家,则只使用木锁。此外,当时的钥匙也用来区分已婚或未婚的女性,所谓“出门者带钥匙者”,是指已结婚的女性;而“出门者未带钥匙者”,则是指未结婚的女性。 代开始,金属簧片结构锁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用锁;数千年以来,古早中国锁具的外观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内部的构造始终没有太大的改进。到了1930年代以后,西方弹簧弹珠锁的广泛使用,古早中国的簧片结构锁才逐渐的被淘汰。 现代观点来看,“锁”是一种以钥匙、密码盘键、电路或其他工具来操作的安全装置,用以防止物品被打开或移走,兼具防护、消宽和管理,甚至装饰的功能。然而,锁在古中国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献中,有着不尽相同的称谓和定义。 古书挂锁-三才图会 《辞海》对锁的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印器;《辞源》解释为“所以封闭门户箱箧之具,使人不得开者,古称之键,今称之锁”,而《说文解字》则解释为“锁,铁锁,门键也”。 战国《周礼·地官·司门篇》中有“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的句子,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卷》中有“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的句子,西汉戴圣的《礼记·月令篇》中有“孟冬之月,修键闭,慎管籥”的句子。《尚书·金縢篇》中有“启籥见书”的说法,《辞源》解释道:“籥今通作钥”。汉代《蔡邕录》中有“门钥必以鱼”的说法,明代张自烈的《正字通》解释道:“钥以闭户,匙以启钥”,《辞源》在解释“籥”字时说:“锁名亦名钥”。东汉班固于《汉书·小尔雅》中说道:“键谓之钤”,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则解释道:“钤,锁也”,宋代陈彭年等人的《广韶》中则有“兵钤以闭房,神斧以备非常”的说法。东汉郑玄注的《礼记·月令》中说道:“键,牡;闭,牝也”,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月令疏》解释道:“凡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中说道:“键,关牡也。牡所以止扉也,或谓之剡移”,意思是说牡是用作锁门的,因此也可以称为门闩。 此外,汉字中的“钥、籥、管、管籥”代表鼓笛或横笛,也代表了锁与钥匙。 有着不同称谓与特别作用的古锁,也出现在一些文献上;如《后汉书·惩罚篇》中提及“锒铛锁”,为结合金属链的挂锁,用以锁人犯。古锁也因有其外形而有特别的称呼;如杜光庭的《录异记》中曾提及挂锁可称为“萎蕤琐”(Solomon’s seal lock) (璅同锁),因为此锁形同此种植物的管状根茎,且该锁含有连为一体的金属片,可自由压缩或伸张,故有此称谓。 锁之韵味 藏家收藏古锁,并不是以数量来衡量的。中国的古锁是手工艺制作,古锁精致的艺术造型和背后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是吸引藏家收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藏家走遍大江南北,或到古玩店买古锁,或到边疆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研究古锁。有的藏家不得不把一大堆质量参差不齐的古锁买回来,然后经历挑沙拣金的痛苦过程。 广州古锁爱好者邹永生便收藏了众多清末民初的大大小小、造型千奇百怪的古锁。“搞收藏要讲求物缘,收藏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了,已记不清楚藏品的具体数量了。”邹永生说。他喜欢把造型好,有个性、有特点的古锁“收归旗下”。打开他一个个放置古锁的箱子,造型多样的古锁让人眼花缭乱。有刚强的圆形锁、半圆形锁,长方形锁,还有柔美得像古代胭脂盒的八角形白铜雕花锁,显示美好流线形的葫芦锁,谐音就是“福禄锁”,意头十足。生肖锁中的狗、马、猴等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动物锁中,造型为虾的锁是用钥匙钩开的,鱼造型的锁则是要推开的。 古锁造型尤以鱼型为多。坊间称,鱼是夜不瞑目的,就算是睡觉也是睁着大眼睛,把鱼的造型用在锁上,就可以为人家看门。邹永生藏有的最小的锁,长不到15厘米,高约13厘米,实用胜于装饰,是忍痛割爱用价值不菲的红木小件换来的。而他的一套五件的系列圆柱形锁,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锁高40厘米,圆周为11厘米,是他逐渐收集回来的。 古锁除了精巧的图案,还有直白的文字。把草书、隶书、大篆、小篆写成的文字雕刻在锁的正面、侧面,甚至是钥匙上,很有古书法的韵味。古锁的文化内涵,为本来坚硬的金属增添吉祥如意的民俗色彩。新娘出嫁时,在嫁妆箱上用“十二生肖”锁,脖子上要挂上吉祥锁;寿宴时用“福禄寿喜”锁;小孩过生日就会用长命锁。 开锁像解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古锁的锁孔就千奇百怪,长方形、锯齿形、圆洞形小方孔……更有的是一、上、工、吉、喜等字。藏家汤卫的“迷宫锁”(又称“定向锁”),是运用几何原理和逆向思维制成的,就算拿到钥匙也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打开。邹永生收藏的藏诗锁,是横式圆柱体,在轴心排列着5个大小相同的铜箍,每个铜箍表面都刻有清秀的汉字。只有铜箍转到造锁人预定的那句诗才能打开。这种藏诗锁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密码锁,不得不佩服古人造锁的高明。还有一种奥妙的“无匙锁”,根本不用钥匙,开启的关键在于拇指、食指、中指的默契配合和用力匀当的手上功夫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